常見謬誤是指人們在思考或辯論時,經常犯的錯誤推理方式,導致結論不正確。🤔
在日常生活中,我們常常需要做出判斷和決策。然而,有時候我們的思考方式會出現偏差,導致我們得出錯誤的結論。常見謬誤就是指這些經常出現的錯誤推理模式,了解它們可以幫助我們更清晰地思考,避免被誤導。💡
人身攻擊不是針對對方的論點,而是攻擊對方的人格、背景或個人特徵。這就像辯論時,你不是反駁對方的觀點,而是說對方長得不好看,所以他說的是錯的。🙅♀️ 例如:『你又不是醫生,憑什麼說這個藥有效?』重點應該是藥的療效,而不是說話者的職業。
訴諸權威是指因為某個權威人士說了某件事,就認為這件事一定是真的。雖然權威人士的意見很重要,但他們也可能犯錯。就像你因為明星代言了某個產品,就覺得這個產品一定很好用。🌟 例如:『某某知名科學家說全球暖化是假的,所以全球暖化一定是假的。』需要檢視科學證據,而不是單純相信權威人士的說法。
稻草人謬誤是指扭曲對方的論點,然後攻擊這個被扭曲的論點。這就像你把對方的論點變成一個容易攻擊的『稻草人』,然後打倒它,而不是真正反駁對方的觀點。 🌾 例如:『小明說我們應該增加教育經費,所以小明的意思是我們要削減國防預算,讓國家變得不安全!』小明並沒有說要削減國防預算,這是對他觀點的扭曲。
滑坡謬誤是指假設一個事件發生後,會不可避免地導致一連串更糟糕的事件發生。這就像你覺得如果允許學生穿便服上學,就會導致學生不學習,最後社會崩潰。 📉 例如:『如果我們允許同性婚姻,下一步就會允許人獸交,然後整個社會的道德就會淪喪!』這種推論缺乏證據支持,過於誇大。
錯誤二分法是指將情況簡化為只有兩種選擇,而忽略了其他的可能性。這就像你覺得一個人不是好人就是壞人,沒有中間地帶。 ⚖️ 例如:『你不是支持我,就是反對我!』實際上,可能有人既不完全支持你,也不完全反對你,而是有自己的獨立思考。